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园区已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管理的光伏应用示范发展路径,形成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秀洲模式,得到了国家能源局的充分肯定和推广。
据初步统计,近年来,我省开发设施农业用地、低丘缓坡改造地、围垦滩涂共计420万亩左右。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据初步统计,2013年以来,我省各地已出台27个支持光伏发展的政策文件。目前,全省各类工(产)业园区集中连片屋顶资源丰富,可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400万千瓦,再加上尚未纳入统计的中小型工商业、公建、城乡居民屋顶和新增建筑的屋顶面积,我省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潜力巨大。新近出台的《浙江省光伏发电发展报告》显示,我省光伏发电产业迅猛发展,已进入国内第一方阵,成为全国光伏制造产业和分布式光伏应用的第二大省,光伏发电已经迎来黄金发展时期。光伏发电基础材料、装备制造和系统应用核心技术的突破都将极大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使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逐步从非完全市场化走向市场化。当前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600万千瓦左右,居世界首位,初步规划光伏发电装机到2020年将达1亿千瓦,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光伏发电并网装机120万千瓦左右,其中分布式光伏近100万千瓦,光伏发电市场呈蓬勃之势。我省已初步形成支撑光伏基础研究、产业化发展及市场应用开发的技术创新体系,拥有光伏材料核心工艺和应用技术研发的国家与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浙江大学产学研合作平台,基本具备工艺技术、应用技术、储能技术和装备技术四大技术群的重大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在赵永红看来,只有业主单位变得专业,行业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如果业主对光伏一窍不通,行业只能陷入低级的价格竞争,影响项目质量。
该项目同样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晶科能源以低于当地工商业电价为TCL工厂供电,以此抵免租用屋顶的成本。光伏行业下一个时代应该叫拥屋顶资源为王。通过行政力量分配屋顶资源难言市场化,但有效避免了投资商争夺屋顶资源时的恶性竞争。特别好的项目,报价会达到每瓦0.2元。
发展最快据财新记者了解,屋顶黄牛一般以0.1元/瓦左右的标准收费。所谓分布式光伏,通常指将小型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在家庭住宅或工商业建筑屋顶、院落内,以业主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方式运行。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家庭住房类型以楼房为主,拥有屋顶产权的只有别墅业主和农村独立住房的房主。目前可见的趋势是从规模效应明显但即将开发殆尽的大规模地面电站资源转向同样大规模的分布式项目。他的判断基于一个行业共识:中国的分布式光伏市场正在升温。以宜家北京四元桥店为例,屋顶电站年平均发电量约30万度,仅够满足商场80%的照明系统供电,对整个商场的用电量是杯水车薪。
最好的屋顶大部分都是国企、央企和大型上市公司的,小民企敢保证稳定经营20年的都不多,更别说满足其他条件。从投资的经济效益看,这类小规模屋顶目前仍不具备吸引力。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汉能薄膜发电集团利用广汽本田增城工厂的厂房屋顶,进行光伏发电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哥们儿,我这有屋顶资源,咱们一块看看?这是刘杨最怕听到的一句话,因为许多人误以为有屋顶就等于有项目。
在中国,集中式大型地面电站目前仍是光伏发电的主要实现方式。那么,掌握着优质屋顶资源的人是谁?目前,国内工商业屋顶电站的主流开发模式是合同能源管理,即分布式光伏开发商与屋顶业主同时也是用能单位签订合同,租借其屋顶建造光伏电站,所发电量按低于工商业电价的价格卖给用能单位,以此抵免屋顶的租赁费用。
宜家将其在中国区的十多家门店屋顶集体打包,并带动67家供应链企业的屋顶,一起加入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计划,他们选用的是汉能的薄膜发电技术。经济性是评价屋顶光伏项目的首要标准。
航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航禹太阳能)联席董事刘杨认为,稀缺资源是行业发展的痛点,谁能解决谁就占据先机,而未来光伏市场缺的将不是多晶硅,也不是光伏组件,而是屋顶。截至2014年,中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2805万千瓦。有不少业内人士赞同刘杨关于行业前景的判断,但对于全民光伏的模式则评价不一。因此,在分布式光伏开发者眼中的优质屋顶需要包含如下特征:业主运营稳定并且电耗高;屋顶存续期长;适合开发5兆瓦以上大型屋顶电站;地方补贴力度大或当地工商业电价高。国家政策鼓励电力用户按照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方式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刘杨说,这是所有分布式光伏开发者都会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近期天合光能连续在安徽、山东等地大规模拓展分布式光伏项目,预计2015年分布式光伏的开发比重将升至30%。杭州地区以地方政府牵头、行业协会配合的方式同样提高了屋顶资源配置效率。
在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协鑫新能源)从事光伏发电项目投资的张善忠认为,光伏应用市场的决定因素是金融杠杆。晶科能源品牌总监钱晶算了一笔账,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商将电卖给业主,是按照工业电价标准0.9元加上国家补贴0.42元,合计1.32元/度,财务模型清晰可预测。
刘扬则强调难的不是做一个APP,而是线上线下结合的能力,需要广泛的项目资源、行业资源,企业自身的互联网基因和强大的线下地推实力。宜家可提供的屋顶单体面积不大,在已建成的9座屋顶电站中,规模最大的宜家天津店只有0.6兆瓦,规模较小的沈阳、大连店屋顶电站装机量不到0.25兆瓦。
部分业内人士批评嘉兴模式中的补贴幅度最高可达0.82元/千瓦时,抬高了分布式光伏推广成本,难以持续。张丽广举例说,上海地区实行的阶梯电价规定每月用电超出400千瓦时部分的峰时电价为0.977/度,光伏发电在白天提供的电能恰好可以节省这部分高阶电价的费用。目前,张善忠所在的协鑫新能源已在内蒙古建设占地面积超过1万亩、总装机规模160兆瓦的光伏大棚发电项目,全国范围内的开发规模约在500兆瓦左右。主要障碍在于中国民用电的价格远低于工商业用电,这使得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对家庭来说不划算。
规模1兆瓦的项目与5兆瓦项目相比,二者前期开发的成本基本相同,投资方当然更喜欢大体量的屋顶项目。至于将社区屋顶整体打包,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发,张丽广表示未来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现阶段还没有成形的方案或模式出台。
签订合同能源管理协议时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用能企业本身就是屋顶资源的出让者;另一情况下,屋顶资源的出让者并非屋顶业主,而只是用能企业的相关方,但他可以促成用能企业订立合同。屋顶三六九等面积小的屋顶,能提供的光伏发电量对工商业业主的吸引力天生不足。
这类分布式项目的商业模型比较成熟,容易吸引投资。其中,国家标准按照发电量补贴0.42元/千瓦时,补贴年限为20年;浙江省补贴20年,前3年按照0.3元/千瓦时,后17年按照0.1元/千瓦时;嘉兴市补贴标准为0.1元/千瓦时;嘉兴光伏高新区则是按照装机容量给予1元/瓦的一次性补贴。
该项目占用广汽本田屋顶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年平均发电量1900万千瓦时。据悉,嘉兴模式享受国家、浙江省、嘉兴市、嘉兴光伏高新区的四重补贴。工厂负责人表示,根据该项目预计平均发电量约281万度计算,一年可节省300多万元电费。民营企业正在加速布局分布式光伏。
尽管每个地方的土地租金标准不同,但通过农光互补项目可以降低农民近五成的土地租金。现在地面电站是热点,自己出资10%,有人拿90%来配资。
这就是屋顶黄牛。真正适合安装户用光伏系统的只有高档别墅区,特别是面临阶梯电价压力的用电大户,比如上海。
屋顶黄牛的出现可回溯到金太阳工程时期。浙江省光伏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赵永红对财新记者表示,嘉兴模式的意义在于地方政府态度的进步,她表示补贴有总量控制,远没有外界传言那么离谱。